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九章 其一 惜诵 战国楚国 · 屈原
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今考其词,大氐多直致无润色,而惜往日、悲回风又其临绝之音,以故颠倒重复,倔强疏卤,尤愤懑而极悲哀,读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已。董子有言:「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呜呼,岂独春秋也哉!
惜诵此篇全用赋体,无它寄托,其言明切,最为易晓。而其言作忠造怨,遭谗畏罪之意,曲尽彼此之情状。为君臣者皆不可以不察。
惜诵以致悯兮,发愤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㭊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山川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疣
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證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
壹心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不群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
沈抑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者而吹𩐎兮,何不变此志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也。
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儃佪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横奔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背膺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木兰以矫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玆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远身
七谏 其二 沉江 西汉 · 东方朔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九叹 其五 惜贤 西汉 · 刘向
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
嗷嗷寂寥兮,顾仆夫之憔悴。
拨谄谀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
渨涹奸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怀芬香而挟兮,佩江蓠之婓婓。
握申椒与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
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蠡蠡
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㠁嵯。
精华眩耀兮,芳郁渥纯美
桂树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
芳若兹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
子侨之奔走兮,申徒狄赴渊
由夷纯美兮,介子推隐山
申生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
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
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
方圜殊而不合兮,钩绳用而异态。
欲俟时于须臾兮,日阴曀其将暮。
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周容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
俟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
雄鸠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懭悢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薜荔山野兮,采撚支于中洲。
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
孰契契而委栋兮,日晻晻下颓
叹曰:江湘油油长流汨兮。
挑揄扬汰荡迅疾兮。
忧心展转愁怫郁兮。
冤结未舒长隐忿兮。
丁时逢殃可奈何兮。
劳心悁悁涕滂沱兮。
尹伯奇琴台 清 · 吴省钦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台下泪波腥,台前病叶零。
沈江娥媲节,在镐姞分型。
衅起门帷舛,听缘室第荧。
履霜弹切切,激濑和泠泠。
掩袂哀谁偯,褰裳恨未瞑。
荓蜂身惝恍,离黍弟伶仃。
死孝愚夫悯,徕神醉觋灵。
猿声连古峡,芦影断疏汀。
亲过矶难已,家屯网适丁。
放流循皓白,悲怨达苍冥。
地补经注,图遗孔殿形。
申生量一概,公道在西铭。
春秋五论(三) 南宋 · 蔡沆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八、复斋公集
或曰:子谓《春秋》不以日月、名称、爵号为褒贬,信然矣。
若是则《春秋》所书皆据旧史尔,门人高弟不能赞一辞,其义安在?
曰:有《春秋》之达例,有圣人之特笔。
有日则书日,有月则书月,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与夫盟则书盟,会则书会,卒葬则书卒葬,战伐则书战伐,弑杀则书弑杀,一因鲁史旧文而书之焉,此达例也。
或史之所无而笔之以示义,或史之所有而削之以示戒,此特笔也。
「元年,春,王正月」,此史之所无也,而书「王」,是圣人笔之也。
中国之诸侯有葬楚君者,此史之所有也,不书「葬」,是圣人削之也。
晋侯召王,明见于传,则书曰「天王狩于河阳」,所以存天下之防,立万世君臣之大义也。
宁殖出其君,名在诸侯之策,则书曰「卫出奔」,所以示人君之戒,为后代臣民之龟鉴也。
不但曰仲子而曰「惠公仲子」,不但曰成风而曰「僖公成风」,不曰陈黄而曰「陈之弟黄」,不曰卫絷而曰「卫之兄絷」。
阳虎陪臣,书之曰「盗」;
吴、楚僭号,书曰「吴、楚」。
纠不称公子,小白书「齐」;
突不书郑,而忽书「郑」。
立晋而卫书「人」,立子朝而尹子书「氏」。
凡此皆圣人之特笔也。
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盖用达例而无有加损,圣人之公心;
有特笔而明其是非,圣人之精义。
达例所书,非必圣人而后能,虽门人高弟预之可也;
精义所在,门人高弟岂能措其辞哉!
盖非圣人不能与也。
学者之观《春秋》,必知孰为《春秋》之达例,孰为圣人之特笔而后可观《春秋》矣。
沆尝推《春秋》之义,窃以为其大旨有三:一曰明分义,二曰正名实,三曰著几微。
所谓明分义者何也?
每月书正以明正朔之所自出;
王人虽微,必序诸侯之上,皆以正君臣之大分。
内齐而外楚,内晋而外吴,始书荆而后书楚,始书吴而后书子,皆所以别夷夏之大防
晋申生、许止,明父子之恩;
陈黄、卫絷,明兄弟之义。
曹羁、郑忽,长幼之序正;
成风、仲子,嫡庶之别植。
凡此之类,皆所以明分义也。
所谓正名实者何也?
《传》称隐为摄而圣人书之曰公,则非摄矣;
《传》称许止不尝药,圣人书之曰弑,则非不尝药矣。
卓之立未踰年,圣人正其名曰君,则里克之罪不能逃;
夷皋之弑归罪于穿,圣人书之曰盾,则赵盾之诛不能掩。
齐无知陈佗踰年而书之曰弑,正君臣之大分也;
阳虎陪臣,而书之曰盗,律讨贼之至公也。
凡此数者,皆所以正名实也。
所谓著几微者何也?
郑伯使宛来归祊,而继书入祊,著其不当受之辞;
宋人以郜鼎赂我,圣人书之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太庙,示其所可却之义也,今其不却、不辞者,欲心眩迷而天理晦蚀也。
天王狩于河阳壬申,以朝于王,所以明因狩而后朝王也。
公如京师,遂会宋公、卫、郑伯、曹、邾人、滕人伐秦,明如京师而后伐秦也。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宋公盟,著其所以失己失人也。
隐公、齐、郑伯在中丘公子翚师会齐人、陈人伐宋公,子翚无君之心著矣。
葵丘之周公与焉,已而书曰「戊辰,诸侯盟于葵丘」,以周公与会而不与盟也。
虽然,诸侯咸集,无敢异志,齐桓尊周之义见矣。
邢丘,改命朝聘之数,怠其政而使大夫听命,曾不思邦交玉帛,非臣下所得专,晋悼乃不自为政,而委之大夫,是之谓倒持太阿而受之柄也。
及溴梁而大夫独盟,威福之权操于下,而君上失政,其萌宁不兆于邢丘乎!
盟宋之役,倡为弭兵之名,合诸侯而使晋楚交见,曾不思戎狄豺狼,非中国所可通,赵武乃徇其邪说,而与之交礼,是之谓自撤藩篱以媚夫盗也。
及于申而蛮夷望风,篡弑之贼无忌惮,而夷狄强横,其事岂不自夫有宋之盟来耶?
凡此之类,皆所以著几微也。
其他书法,不一而足,然其大者则不出于三者之外矣。
圣人之笔如化工,随物赋形,洪纤高下各得其所,而之意常流行于其间,虽其所纪事实不出于鲁史之旧,而其精神风采则异矣。
学者之观《春秋》,知有《春秋》之达例,则日月、名称如后世诸儒之穿凿者不用也;
知有圣人之特笔,则夫分义、名实、几微之辩,有关于义理之大原者,不可不深察也。
若曰《春秋》但约鲁史之文,使其文简事该,则夫人皆能之矣,何以为《春秋》乎!
春秋论(三)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九○
或曰:子谓《春秋》不以日月名称爵号为褒贬,则信然矣。
若是则《春秋》所书皆据旧史尔,所谓门人高弟不能赞一辞者,其义安在?
曰:有《春秋》之达例,有圣人之特笔。
有日则书日,有月则书月,名称从其名称、爵号从其爵号,与夫盟则书盟,会则书会,卒则书卒,葬则书葬,战则书战,伐则书伐,弑则书弑,杀则书杀,一因其事实,而吾无加损焉,此达例也。
其或史之所无,而笔之以示义,史之所有,而削之以示戒者,此特笔也。
元年春正月,此史之旧文也。
加王焉,是圣人笔之也。
中国之诸侯,有葬吴楚君者矣,而吴楚之君不书葬,是圣人削之也。
晋侯召王见于传者之所载,而圣人书之曰狩,所以存天下之防。
宁殖出其君,名在诸侯之策,而圣人书之曰卫出奔,所以示人君之戒。
不但曰仲子而曰惠公仲子,不但曰成风而曰僖公成风,不曰陈黄而曰陈之弟黄,不曰卫絷而曰卫之兄絷,阳虎陪臣书之曰盗,吴楚僭号书之曰子,子纠不书齐而小白书齐,突不书郑而忽书郑,立晋而书卫人立,王子朝而书尹氏,凡此者皆圣人之特笔也。
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盖用达例而无加损者,圣人之公心;
有特笔以明其是非者,圣人之精义。
达例所书,非必圣人而后能,虽门人高弟预之可也;
精义所在,岂门人高弟所能措其辞哉?
非圣人则不能与于此。
学者之观《春秋》必知孰为《春秋》之达例,孰为圣人之特笔,而后可观《春秋》矣。
抑愚尝深惟《春秋》之义,窃以为其大旨有三。
一曰明分义,二曰正名实,三曰著几微。
所谓明分义者何也?
每月书正以明正朔之所自出,王人虽微必序于诸之上,皆所以序君臣。
内齐而外楚,内晋而外吴,始书荆而后书楚,始书吴而后书子,皆所以别内外。
书陈黄、卫絷所以明兄弟之义,书晋申生、许止所以明父子之恩。
曹羁、郑忽,长幼之序也;
成风、仲子,嫡庶之别也。
凡此之类,皆所以明分义。
所谓正名实者何也?
《传》称隐为摄而圣人书之曰公,则非摄矣。
《传》称许止不尝药而圣人书之曰弑,则非不尝药矣。
卓之立未踰年而圣人正其名曰君,则里克之罪不能逃。
夷皋之弑既归狱于赵穿,而圣人书之曰盾,则赵盾之情不能掩。
齐无知陈佗踰年之君也,而书之曰杀,正讨贼之名也。
阳虎陪臣也,而书之曰盗,正贱者之罪也。
凡此之类,皆所以正名实。
所谓著几微者何也?
郑伯使宛来归祊,而圣人书之曰入,入者内弗受之辞也。
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明因狩而后也。
公自京师,遂会诸侯伐秦,明因会伐而如京师也。
公子结媵妇,遂及齐宋公盟,著公子结之专也。
公会齐、郑伯于中丘,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著公子翚之擅也。
葵丘之,宰周公与焉,已而书曰:「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明宰周公之不与盟也。
溴梁之,诸侯咸在,已而书曰:「戊寅大夫盟」。
大夫之自盟也。
凡此之类,皆所以著几微。
其他书法,盖亦不一而足,然其大旨亦不出于三者之外矣。
圣人之笔如化工,随物赋形,洪纤高下,各得其所,之意,常流行于其间。
虽其所纪事实不出于鲁史之旧,而其精神风采则异矣。
学者之观《春秋》,要必知有《春秋》之达例,则日月名称如后世诸学之穿凿者必不同也。
要必知有圣人之特笔,则夫分义之间,名实之辨,几微之际,有关于理义之大者,不可不深察也。
若曰《春秋》但约鲁史之文,使其文简事核而已,则夫人皆能之矣,何以为《春秋》!
王凤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礼一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
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
娣侄虽缺不复补,所以养寿塞争也。
故后妃有贞淑之行,则胤嗣有贤圣之君;
制度有威仪之节,则人君有寿考之福。
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
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于高年。
书》云「或四三年」,言失欲之生害也。
男子五十,好色未衰;
妇人四十,容貌改前。
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徕异态,后徕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是以晋献被纳谗之谤,申生蒙无罪之辜。
今圣主富于春秋,未有适嗣,方乡术入学,未亲后妃之议。
将军辅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色声音技能,为万世大法。
夫少,戒之在色,《小卞》之作,可为寒心。
将军常以为忧(《汉书》本传)
寿星明黄宰秩满八月廿七 宋 · 无名氏
 押阳韵
玉露迎寒,金风荐冷,正桂香
觉秋光过半,日临三九,葱葱佳气,霭霭琴堂。
见说当年,申生谷旦,梦叶长庚天降祥。
文章伯,英声早著,腾踏飞黄。

双凫暂驻东阳
已种得春阴千种棠。
有无边风月,几多事业,安排青琐,入与平章。
百里民歌,一樽春酒,争劝殷勤称寿觞。
愿此去,龟龄难老,长侍君王。
上书陈情 东汉 · 寇荣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八
臣闻天地之于万物也好生,帝王之于万人也慈爱。
陛下统天理物,为万国覆,作人父母,先慈爱,后威武,先宽容,后刑辟,自生齿以上,咸蒙德泽。
而匹兄弟独以无辜,为专权之臣所见批抵。
青蝇之人所共构会。
以臣婚姻王室,谓臣将抚其背,夺其位,退其身,受其势。
于是遂作飞章,以被于臣,欲使坠万仞之坑,践必死之地,令陛下忽慈母之仁,发投杼之怒。
尚书背绳墨,案空劾,不覆质确其过,寘于严棘之下,便奏正臣罪。
司隶校尉冯羡,佞邪承旨,废于王命,驱逐臣等,不得旋踵。
臣奔走还郡,没齿无怨。
臣诚恐卒为豺狼横见噬食,故冒死欲诣阙,披肝胆,布腹心。
刺史张敬,好为谄谀,张设机网,复陛下兴雷电之怒。
司隶校尉应奉、河南尹何豹、河阳令袁腾,并驱争先,若赴仇敌,罚及死没,髡剔坟墓,但未掘圹出尸,剖棺露胔耳。
文王葬枯骨,公刘敦行苇,世称其仁。
今残酷容媚之吏,无折中处平之心,不顾无辜之害,而兴虚诬之诽,欲使严朝必加滥罚。
是以不敢触突天威,而自窜山林,以俟陛下发神圣之听,启独睹之明,拒谗匿之谤,绝邪巧之言,救可济之人,援没溺之命。
不意滞怒不为春夏息,淹恚不为顺时怠,遂驰使邮驿,布告远近,严文克剥,痛于霜雪,张罗海内,设罝万里,逐臣者穷人迹,追臣者极车轨,虽楚购伍员汉求季布,无以过也。
臣遇罚以来,三赦再赎,无验之罪,足以蠲除。
而陛下疾臣愈深,有司咎臣甫力,止则见埽灭,行则为亡虑,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土而有沈沦之忧,远岩墙而有镇压之患。
精诚足以感于陛下,而哲王未肯悟。
如臣犯元恶大憝。
足以陈于原野,备刀锯,陛下当班臣之所坐,以解众论之疑。
臣思入国门,坐于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面阊阖九重,陷阱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缘至万乘之前,永无见信之期矣。
国君不可雠匹夫,雠之则一国尽惧。
臣奔走以来,三离寒暑,阴阳易位,当暖反寒,春常凄风,夏降霜雹,又连年大风,折拔树木。
风为号令,春夏布德,议狱缓死之时。
愿陛下思帝尧五教在宽之德。
成汤避远谗夫之诫,以宁风旱,以弭灾兵。
臣闻勇者不逃死,智者不重困,固不为明朝惜垂尽之命,愿赴湘、沅之波,从屈原之悲,沈江湖之流,吊子之哀。
功臣苗绪,生长王国,惧独含恨以葬江鱼之腹,无以自别于世,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
犯冒王怒,触突帝禁,伏于两观,陈诉毒痛,然后登金镬,入沸汤,糜烂炽爨之下,九死而未悔。
悲夫,久生亦复何卿聊!
盖忠臣杀身以解君怒,孝子殒命以宁亲怨,故大舜不避涂廪浚井之难,申生不辞姬氏谗邪之谤。
臣敢忘斯议,不自毙以解明朝之忿哉!
乞以身塞重责。
愿陛下丐兄弟死命,使臣一门颇有遗类,以崇陛下宽饶之惠。
先死陈情,临章涕泣,泣血涟如(《后汉·寇恂附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一,有删节。)
在魏与刘封 其一 曹魏 · 孟达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一
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
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
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
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
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之于君,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也。
势利所加,改亲为雠,况非亲亲乎!
申生、卫伋、御寇、楚建禀受形之气,当嗣立之政,而犹如此。
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
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知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为太伯
卫伋听其弟之谋,无彰父之讥也。
且小白出奔,入而为霸;
重耳逾垣,卒以克复。
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于外矣。
虑定则心固,疑则心惧。
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
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
然则疑成怨闻,其发若践机耳。
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
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违难背祸,犹皆如斯,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
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
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
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
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
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
怒不致乱以免危亡,不为徒行也。
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
陛下大军金鼓以震,当转都宛、邓;
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
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
《易》有「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行矣。
今足下勉之,无使狐突闭门不出(《蜀志·刘封传》)
太子和事 孙吴 · 朱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
臣闻太子,国之本根,雅性仁孝,天下归心。
今卒责之,将有一朝之虑。
昔晋献用骊姬,而申生不存;
汉武江充,而戾太子冤死。
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太子之宫,无所复及矣(《吴志·朱据传》注引殷基《通语》)
望思台 唐 · 蒋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路入湖邑
台名望思。
几里而云瞻累土。
千春而草没馀基。
仙掌一峰。
远指江充之事。
黄河九曲。
旁吞武帝之悲。
昔者汉祚方隆。
皇纲失理。
因巫蛊之事作。
有谗邪之祸起。
宫中既得其桐人。
臣下皆疑于太子
龙楼获谤。
方储副以难明。
凤阁无恩。
遂出奔而至死。
保傅徒尔。
园陵在哉。
千秋感悟。
万乘伤摧。
齐诛子纠以无道。
晋杀申生而可哀。
于是凭大野。
筑高台。
目极心存。
知继体之何在。
天长地久
庶招魂之一来。
缅彼沉冤。
登兹极望。
英灵无髣髴精魂。
邱陇有萧条情状。
见舜井以咨嗟。
念嬴博而恻怆。
烟昏日惨。
全非望月之中。
鹤唳鸾惊。
不在通天之上。
嵽嵲峥嵘。
何裨死生。
非唯灭天性。
害人情。
抑亦伤国体。
败家声。
临百尺以凝眸。
终天曷睹。
向九重而含恨。
何世能平。
虽然事出妖讹。
奸生结搆。
宜北阙之听君命。
东宫之有私斗。
子臧在侧。
斯人比郑叔何如。
商洛非遥。
此事亦翁不救。
往昔于今。
陵高谷深。
游鹿而征人举首。
悲君而逋客伤心。
曰子曰臣。
可念兹而诫励。
为君为父。
宜到此以沉吟。
且王者为域中之大。
太子为天下之本。
周公之不法。
而秦相之可损。
吾欲碑戾园望苑。
使有国有家。
鉴此台而不远。
宋故教授卢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九
吾州有老儒卢公潜夫讳察,通经学古,以诗书教授里中,为人师。
崇宁天子诏州县推行三舍法,而诸生之有籍于学者千馀人,潜夫为领袖
当是时,潜夫幼子习字择善方胜衣,隶小学,晨夕诵书,不去翁侧。
大观四年,予偕潜夫随计诣京师,礼部奏名,为同年进士
其后潜夫卒官左宣教郎,予亦屏居村巷。
择善已擢第,待次家居,予具书币延请,饬诸儿受业,而择善子申者尚在童丱,携以俱来。
阅三岁,黄州候吏至,遂别。
别去二十五年,择善左通直郎致其事而归,年七十三,精悍不衰。
一夕,置酒命家人环坐,顾其子曰:「吾将逝矣,汝于孙公有父祖之契,汝请公文志吾墓,吾瞑目于地下矣」。
将葬,申过予,以治命徵铭。
予以衰耄辞,而五反,请益勤,遂序而铭之。
择善范阳卢氏,在唐为甲族,避五代之乱,始徙建邺
李氏国除,又徙常州之晋陵,距今六世矣。
择善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授迪功郎宣州宁国主簿
丁母夫人强氏忧,忧除,调黄州录事参军,更滁州全椒来安县令
左儒林郎,除随州州学教授
择善幼警悟,读父书,靡不记览;
属文辞,赡丽详实有家法。
性介特少与,不妄交,交合则久,要有终始。
家傃贫,不殖赀产,屋庐庇风雨,藜羹粝饭,一饱之外,澹然自足。
黄州丧其配,贫窭不能归。
或劝用浮图氏阇维之法,择善怃然而辞曰:「吾儒者,其可为是」!
僦一敝舟,冒长江之险载其柩以旋。
九江,舟败,几不免。
践艰乘危,閒关寸进,积数月乃得归祔舅姑之次。
既竣事,叹曰:「殆有物相之也」。
全椒,一日盗群掩至,号红巾贼者
择善据便坐不为起,盗刃中首,流血被面,择善屹然不动,徐曰:「汝志在金帛耳,第敛兵,不纵火,不杀一人,吾帑中金帛可尽得也」。
渠魁悔谢,投戈于地,奉盘水沃盥,佩囊中出药傅创,戒其徒曰:「如约」。
择善指金帛所在,悉授之而去。
越日,邑人之逃散者还复,家室按堵如故,推次甲乙,计所费金帛悉上送官,举邑晏然无一事。
来安,累岁不决之讼凡数十,断治立尽,竟岁无一夫之狱。
州学荐更兵乱,墙屋破露,州刺史春秋释奠,应故事而已。
择善按籍访学田所在,募人耕种而薄其征,入取足以养士而不求赢。
未几,师生之庐、囷廪庖湢皆具,而学者有自他州至者。
汉东距乡州有重江复岭数千里之阻,始怅然有倦游之意。
比代归,语其子曰:「七十致仕者,著于礼经,尚复蒙耻冒利而不知止耶」?
即日上书告老。
隆兴元年五月左通直郎致仕。
二年十月二日无疾而卒。
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合葬于武进县怀德南乡周庄元配包氏之墓。
生四子:男即申也。
女适张铦、邹进修,次许嫁王大光
孙男女四人。
予既铭其墓矣,复有一事可纪者。
潜夫宣教与其配强氏同生于丙申择善通直与其配包氏同生于壬申
通直之子生戊申,娶妇宋氏又生于庚申
已得孙又以甲申生
父祖子孙,四世七人,皆于太岁之申,亦异矣。
以经考之,蛰以存神,屈以求伸。
卢氏种德累世,安贫守道,未享其报。
通直之子嗣守家学,以孝谨持门户,为乡县所推,卢氏之申,其在兹乎!
铭曰:
卢出范阳,自鼻祖兮。
族散徂迁,望南楚兮。
有儒专门,卧环堵兮。
抠衣执经,屦满户兮。
繄君高蹈,踵前武兮。
书破万卷,腹撑拄兮。
引吭一鸣,鸿鹄举兮。
弁星峨峨,快先睹兮。
州县劳人,空俯偻兮。
投袂而起,谢簪组兮。
一蜕而逝,复于土兮。
铭以哀之,亘千古兮。
万安县1279年5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
青山曲折水天平,不是南征是北征。
举世更无巡远死,当年谁道甫申生
遥知岭外相思处,不见滩头皇恐声。
传语故园猿鹤好,梦回江路月风清。
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押寘韵
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
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
赵岐图寿藏,杜牧拟墓志。
祭文潜自撰,荷锸伶常醉。
此等蜕浮生,见解已不易。
齐物逍遥游,大抵蒙庄意。
圣门有大法,学者必孔自。
知生未了了,未到知死地。
原始则返终,终始本一致。
后来得西铭,精蕴发洙泗。
吾体天地塞,吾气天地帅。
一节非践形,终身莫继志。
舜功禹顾养,参全颖锡类。
伯奇无违申生恭不贰。
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
彼岂不大观,何苦勤兴寐。
吾顺苟不亏,吾宁始无愧。
人而有所忝,旷达未足智。
卓哉居士翁,方心不姿媚。
蒙谗以去国,七年无怨怼
风雨三间,松楸接苍翠。
斯丘亦乐哉,未老先位置。
宇宙如许大,岂以为敝屣。
当其归去来,致命聊自遂。
天之生贤才,初意岂无为。
民胞物同与,何莫非己累。
君方仕于朝,名高贵所萃。
乾坤父母身,方来日川至
西铭一篇书,顺事为大义。
请君观我生,姑置末四字。
追复太子永康元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皇帝使使持节、兼司空卫尉伊策故皇太子之灵曰:呜呼!
维尔少资岐嶷之质,先帝殊异之宠,大启土宇,奄有淮陵
朕奉遵遗旨,越建尔储副,以光显我祖宗。
祗尔德行,以从保傅,事亲孝敬,礼无违者。
而朕昧于凶构,至尔于非命之祸,俾申生、孝己复见于今。
赖宰相贤明,人神愤怨,用启朕心,讨厥有罪,咸伏其辜。
何补于荼毒冤魂酷痛哉?
是用忉怛悼恨,震动于五内。
今追复皇太子丧礼,反葬京畿,祠以太牢。
魂而有灵,尚获尔心(《晋书·悯怀太子传》)
悯怀太子哀策元康元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皇帝临轩,使洗马刘务告于皇太子之殡曰:咨尔遹!
幼禀英挺,芬馨诞茂。
既表髫龀,高明逸秀。
昔尔圣祖,嘉尔淑美。
显诏仍崇,名振同轨。
是用建尔储副,永统皇基。
如何凶戾潜构,祸害如兹!
哀感和气,痛贯四时。
呜呼哀哉!
尔之降废,实我不明。
牝乱沈灾,衅结祸成。
尔之逝矣,谁百其形?
昔之申生,含枉莫讼。
今尔之负,抱冤于东。
悠悠有识,孰不哀恸!
壶关干主,千秋悟己。
异世同规,古今一理。
皇孙启建,降祚尔子。
虽悴前终,庶荣后始。
窀穸既营,将宁尔神。
华髦电逝,戎车雷震。
芒芒羽盖,翼翼缙绅。
同悲等痛,孰不酸辛!
庶光来叶,永世不泯(《晋书·悯怀太子传》)
琅邪世子谥议 东晋 · 贺循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八
谥者,所以表功行之目也。
故古者未居成人之年及名位未备者,皆不作谥也。
是以周灵王太子聪哲明智,年过成童,亡犹无谥。
《春秋》诸侯即位之年称子,逾年称君。
称子而卒,皆无谥,名未成也。
未成为君,既无君谥,时见称子,复无子谥,明俱未得也。
唯晋之申生以仁孝遭命,年过成人,晋人悼之,故特为谥;
诸国无例也。
及至汉代,虽遵之义,过于古礼,然亦未有未逾年之君而立谥也。
殇冲二帝,皆以逾年方立谥。
案哀冲太孙,各以幼龄立谥,不必依古。
然皆即位临官,正名承重,与诸下定君臣之义,尊成体具,事无所屈。
且天下之名至重,体其尊者亦宜殊礼,故随时定制,有立谥之事也。
琅邪世子虽正体乎上,而全贵,适可明嫡统之义,未足定为谥之证也(《通典》一百四。琅邪世子未周而卒,大司农表「琅邪世子降君一等,宜谥哀悯」,太常贺循云云。)
道教灵验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
道之为用也。
无言无为。
道之为体也。
有情有信。
无为则任物自化。
有信则应用随机。
自化则冥乎至真。
随机则彰乎立教。
经曰。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此明太上浑其心而等观赤子也。
书曰。
不独亲其亲。
天下皆亲。
不独子其子。
天下皆子。
此明圣人体其道而慈育苍生也。
恶不可肆。
善不可沮。
当赏罚以评之。
经曰。
人之不善。
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
三公
此圣人教民舍恶从善也。
又曰。
为恶于明显者。
人得而诛之。
为恶于幽闇者。
鬼得而诛之。
又曰。
为善者善气至。
为恶者恶气至。
此太上上垂惩劝之旨也。
书曰。
惟上帝不常。
作善降之百祥。
作不善降之百殃。
此圣人法道福善祸淫之戒也。
由是论之。
罪福报应。
响答影随
不差毫末。
岂独道释言其事哉。
抑儒术书之。
固亦久矣。
宣王之梦杜伯
晋侯之梦大疠。
恭世子之非罪。
良夫之无辜。
化豕之报齐
结草之酬魏氏。
良霄之殂驷带。
郑元之捽刘兰
直笔不遗。
良史攸载。
足可以为罪福之鉴戒。
善恶之准绳者也。
况积善有馀福。
积恶有馀殃。
幽则有鬼神。
明则有刑宪。
斯亦劝善惩恶至矣。
大道不宰。
太上好生。
固无责于刍狗。
而示其报应。
直以法宇像设。
有所主张。
真文灵科。
有所拱卫。
苟或侵侮。
必陷罪尤。
故历代已来。
彰验多矣。
成纪李齐之道门集验记十卷。
始平怀楚元门灵验记十卷。
俱行于世。
今访诸耆旧。
采之见闻。
作道教灵验记。
凡二十卷。
庶广慎微之旨。
以宏崇善之阶。
直而不文。
聊记其事。
正诬论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有异人者,诬佛曰尹文子有神通者,悯彼胡狄,胡狄父子聚麀,贪婪忍害,昧利无耻,侵害不厌,奢裂群生,不可逊让厉,不可谈议喻,故具诸事云云,又令得道弟子变化云云。
又禁其杀生,断其婚姻,使无子孙,伐胡之术,孰良于此云云。
正曰,诬者既云无佛,复云文子有神通,复云有得道弟子,能变化恢廓,尽神妙之理,此真有胸无心之语也。
夫尹文子即老子弟子,老子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竺乾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竺乾者,天竺也。
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若佛不先老子,何得称先生
老子不先尹文,何故请《道德》之经邪?
以此推之,佛故文子之祖宗,众圣之元始也,安有弟子神化而师不能乎?
且夫圣之宰世,必以道莅之,远人不服,则绥以文德,不得已而用兵耳,将以除暴止戈,拯济群生,行小杀以息大杀者也。
故春秋之世,诸侯征伐,动仗正顺,敌国有畔,必鸣鼓以彰其过,总义兵以临罪人,不以暗昧而行诛也。
故服则柔而抚之,不苟淫刑极武;
胜则以丧礼居之,杀则以悲哀泣之,是以深贬诱执,大杜绝灭之原。
若怀恶而讨不义,假道以成其暴,皆经传变文,讥贬累见。
故会宋之盟,抑楚而先晋者,疾衷甲之诈,以崇咀信之美也。
夫敌之怨惠,不及后嗣,恶止其身,四重罪不滥,此百王之明制,经国之令典也。
至于季末之将,佳兵之徒,患道薄德衰,始任诈力,竞以谲诡之计,济残贼之心,野战则肆锋极杀,屠城则尽坑无遗,故白起刎首于杜邮,董卓屠身于宫门,君子知其必亡,举世哀其灰戮。
兵之弊也,遂至于此,此为可痛心而长叹者矣。
何有圣人而欲大纵阴毒,剪绝黎元者哉?
十室容贤,而况万里之广,重华生于东夷,文命出乎西羌,圣哲所兴,岂有常地?
或发音于此,默化于彼,形教万方,而理运不差。
原夫佛之所以夷迹中岳,而曜奇西域者,盖有至趣,不可得而缕陈矣。
岂有圣人疾敌之强,而其欲覆灭,使无孑遗哉?
此何异气厉殷流,不蠲良淑,纵火中原,兰莸俱焚,桀纣之虐,犹将不然乎?
纵令胡国信多恶逆,以暴易暴,又非权通之旨也。
引此为辞,适足肆谤言,眩愚竖,岂允情合义,有心之难乎?
又诬云,尹文子欺之天有三十二重云云,又妄牵《楼炭经》云:诸天之宫,广长二十四万里,面开百门,门广万里云云。
正曰:佛经说天地境界,高下阶级,悉条贯部分,叙而有章,而诬者或附著生长,枉造伪说;
或颠倒淆乱,不得要实
何有二十四万里之地,而容四百万里之门乎?
以一事覆之,足明其错谬者多矣。
臧获牧竖,犹将知其不然,况有识乎?
欲以见博,只露其愚焉。
又诬云:佛亦周遍五道,备犯众过,行凶恶犹得佛,此非怖为恶者之法也。
又计生民,善者少而恶者多。
恶人死辄充六畜,尔则开辟至今,足为久矣。
今畜宜居十分之九,而人种已应希矣。
正曰:诚如所言,佛亦曾为恶耳。
今所以得佛者,改恶从善故也。
若长恶不悛,迷而后遂往,则长夜受苦,轮转五道,而无解脱之由矣。
今以其能掘众恶之栽,灭三毒之炉,修五戒之善,尽十德之美,行之累劫,倦而不已,晓了本际,畅三世空,故能解生死之虚,外无为之场耳。
计天下昆虫之数,不可称计,人本之在九州之内,若毫末之在马体,十分之九,岂可言哉?
故天地之性,以人为贵,荣期所以自得认三乐,达贵贱之分明也。
今更不复自赖于人类,不丑恶于畜生,以刍水为甘膳,以羁络为非谪,安则为之,无所多难也。
又诬云,有《无灵下经》。
《无灵下经》,妖怪之书耳,非三坟五典训诰之言也,通才达儒所未究览也。
三曾五祖之言,又似解奏之文,此殆不诘,而虚妄自露矣。
今且聊复应之。
凡俗人常谓人死则灭,无灵无鬼。
然则无灵则无天曹,无鬼则无所收也。
若子孙奉佛,而乃追谴祖先,祖先或是贤人君子,平生之时,未必与子孙同事,而天曹便收伐之,令颜冉之尸,罗枉戮之痛,仁慈祖考,加虐毒于贵体,此岂聪明正直之神乎?
若其非也,则狐貉魍魉淫厉之鬼,何能反制仁贤之灵,而困禁戒之人乎?
以此为诬,鄙丑书矣。
又诬云,道人聚敛百姓,大构塔寺,华饰奢侈,糜费而无益云云。
正曰:夫教有深浅,适时应物,悉已备于首论矣,请复伸之。
夫恭俭之心,莫过尧舜,而山龙华虫,黼黻絺绣;
故《传》曰:“锡鸾和铃,昭其声也;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故王者之居,必金门玉陛,灵台凤阙,将使异乎凡庶,令贵贱有章也。
夫人情从所睹而兴感,故闻鼓鼙之音,睹羽麾之象,则思将帅之臣;
听琴瑟之声,观庠序之仪,则思朝廷之臣。
迁地易观,则情貌俱变,令悠悠之徒,见形而不及道者,莫不贵崇高而忽仄陋,是以诸奉佛者,仰慕遗迹,思存仿佛,故铭列图像,致其虔肃。
割损珍玩,以增崇灵庙;
上士游之,则忘其踬筌,取诸远味;
下士游之,则美其华藻,玩其炳蔚;
先悦其耳目,渐率以义方,三涂汲引,莫有遗迹,犹器之取水,随量多少。
唯穿底无当,乃不受耳。
又专诬以祸福为佛所作,可谓无不解矣,聊复释之。
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行之由己,而理玄应耳。
佛与周孔,但共明忠孝信顺,从之者吉,背之者凶,示其渡水之方,则使资舟楫,不能令步涉而得济也。
其谓诲人之法,救厄死之术,亦犹神农唱粒食以充饥虚,黄帝垂衣裳以御寒暑。
若闭口而望饱,裸袒以求温,不能强与之也。
扁鹊之所以称良医者,以其应疾投药,不失其宜耳,不责其令有不死之民也。
扁鹊有云,吾能令当生者不死,不能令当死者必生也。
若夫为子则不孝,为臣则不忠乎,守膏肓而不悟,进良药而不御,而受祸临死之日,更多咎圣人,深恨良医,非徒东走,其势投井矣。
又诬云,沙门之在京洛者多矣,而未曾闻能令主上延年益寿,上不能调和阴阳,使年丰民富,消蓄却疫,克静祸乱云云,下不能休粮绝粒,呼吸清醇,扶命度厄,长生久视云云。
正曰:不然。
庄周有云,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无奈何,审期分之不可迁也。
若令性命可以智德求之者,则发、旦二子,足令文父致千龄矣。
颜子死则称天丧子,惜之至也,无以延之耳。
且阴阳数度,期运所当,百六之极,有时而臻。
故尧有滔天之洪,汤有赤地之蓄,涿鹿有漂橹之血,坂泉有横野之尸,何不坐而消之,救其未然邪?
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蕊,吸风露以代糇粮,俟此而寿,有待之伦也。
斯则有时可夭,不能无穷者也。
沙门之视松乔,若未孩之儿耳,方将抗志于二仪之表,延祚于不死之乡,岂能屑心营近,与涓彭争长哉!
难者苟欲骋饰非之辩,立距谏之强,言无节奏,义无宫商。
嗟夫,北里之乱雅,恶绿之夺黄也,其馀噪之音,曾无纪网,一遵先师不答之章。
又诬云,汉末有笮融者,合兵依徐州刺史陶谦使之督运,而融先事佛,遂断盗官运,以自利入,大起佛寺云云,行人悉酒食云云,后为刘繇所攻见杀云云。
正曰,此难不待绳约而自缚也。
夫佛教率以慈仁不杀忠信不愆廉贞不盗为首。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迩者凶”。
而融阻兵安忍,结附寇逆,犯杀一也。
受人使命,取不报主,犯欺二也。
断割官物,以自利入,犯盗三也。
佛经云不以酒为惠施,而融纵之,犯酒四也。
诸戒尽犯,则动之死地矣。
譬犹吏人,解印脱冠,而横道肆暴,五尺之童,皆能制之矣。
笮氏不得其死,适足助明为恶者之获殃耳。
又诬云,石崇奉佛亦至,而不免族诛云云。
正曰:石崇之为人,余所悉也。
憍盈耽酒,放僭无度,多藏厚敛,不恤茕独。
论才则有一割之利,计德则尽无取焉。
虽托名事佛,而了无禁戒,即如世人貌清心秽,色厉内荏,口咏禹汤,而行偶桀蹠,自贻伊祸,又谁之咎乎?
又诬曰,周仲智奉佛亦精进,而竟复不蒙其福云云。
正曰:寻斯言,似乎幸人之灾,非通言也。
仲智虽有好道之意,然意未受戒为弟子也。
论其率情亮直,具涉炜上,自是可才,而有强梁之累,未合道家婴儿之旨矣。
以此而遇忌胜之雄,丧败理耳。
纵如难者之言,精进而遭害者有矣,此何异颜项夙夭,夷叔馁死,比千尽忠而陷割心之祸,申生笃孝而致雉经之痛?
若此之比,不可胜言。
孔子曰:“仁者寿,义者昌”。
而复有不免,固知宿命之证,至矣信矣。
又诬云,事佛之家,乐死恶生,属纩待绝之日,皆以为福禄之来,而无哀感之容云云。
正曰:难者得无隐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乎?
夫佛经自谓得道者,能玄同彼我,浑齐短修,涉生死之变,泯然无概;
步祸福之地,而夷心不怛,乐天知命安时处顺耳。
其未体之者,哀死慎终之心,乃所以增其笃也,故有大悲宏誓之义。
雠人之丧,犹如哀矜,以德报怨,不念旧恶,况乎骨肉之痛,情隆自然者,而可以无哀感之心者哉?
夫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恐畴己之深也。
逆情违道,于斯见矣(《弘明集》一,载此文于《牟子理惑论》后,无撰人名。案:称石崇周嵩,则撰人在明帝后也。)